摘要:十六岁,青春洋溢的年华,黄小明邂逅了东阳木雕艺术,在此后的四十年里,他以木为纸,以刀为笔书写心灵的轨迹;他在不断的行走与写生中感受着新环境,吸收着新文化,不断衍生出新形式、新技法,终让古老的东阳木雕艺术焕发新活力。
十六岁,青春洋溢的年华,黄小明邂逅了东阳木雕艺术,在此后的四十年里,他以木为纸,以刀为笔书写心灵的轨迹;他在不断的行走与写生中感受着新环境,吸收着新文化,不断衍生出新形式、新技法,终让古老的东阳木雕艺术焕发新活力。
黄小明
作为木雕界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东阳木雕”代表性传承人、北京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复制者,最具开创性和创新性的代表人物,他被誉为业界的“金手指”,已有近百件作品获奖,也是中国木雕界拥有专利最多的大师。百余件作品获国家级、省级金奖、银奖,数十件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、中国木雕博物馆、浙江省博物馆、浙江省自然博物馆、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、厦门陈嘉庚纪念馆、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等机构收藏。
面对诸多荣誉,黄小明心静如水、淡定从容:“东阳木雕深厚的传统给了我艺术养分,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顶层设计又给了我成功的机遇。”
雅昌艺术网对话黄小明
雅昌艺术网:当时,您父亲创作的竹编可都是献礼用的精品,为何让你学习东阳木雕?
黄小明父亲黄树银
黄小明:我的父亲黄树银十岁开始学习竹编手艺,毕生从事竹编艺术,今年98岁了,他现在还能动手做东西。在我十六岁那年还在上高中时,父亲找到我说,已为我铺好了路,他提早退休,让我接替他的岗位。父亲说你读高中也是为了出去,读大学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还不如有这个机会先学手艺。
父亲经常会跟我讲,如何做到眼勤手勤口勤,多干点,多干总是不吃亏,是运气。这些传统流传下来的教育方式在我的印象里根深蒂固,父亲也是这样过来的。
至于父亲为什么会让我做木雕?一是好奇,第二是父亲的疼爱。在东阳人的意识里,做手艺分三六九等,木雕、裁缝是坐着干活,而且是细巧活,因此是上等手艺;中等手艺是站着干活的工种,如木匠,泥水匠,但要经手日晒雨淋;下等手艺是蹲着做,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篾匠(竹编手艺人)。
雅昌艺术网:是什么动力让您能够坚持到现在,成为一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呢?
黄小明:其实说起来简单、也不复杂——你要喜欢你的职业、爱好它、这是一种选择。
当年我听从父亲的建议从事木雕手艺的学习过程当中,我还记得父亲曾嘱咐我:你首先要学会画画,要坚持你的创作!
开始学习都是被动的,父亲会管着你,教你该如何去做。就像我们管小孩子做作业,让他快把作业做完。我也是从被动的过程逐渐转化为主动的,这个很重要。往往一直被动,那很多人就会放弃了,从被动到主动——从父亲让你学,要变成我自己要学,要自己慢慢喜欢它,爱上这个职业,那你就能始终从快乐当中一直坚持到今天,就不会有放弃的念头。
我很庆幸,我一辈子坚持做这个职业,也很高兴一辈子喜欢上这个木雕的艺术。我经常给我的学生们、徒弟们讲:你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,你要一辈子爱上它。一辈子从事这个职业,不断从喜欢到爱。而且你要耐得住寂寞,有一种执着的心态,这样你的路才会走得更远、更长。
黄小明及其团队《乾隆宝座》材质:金丝楠木
规格:主体龙椅186X165X100cm屏风:450X420cm 地平高 116cm
创作年代:2005至2007年
目前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
雅昌艺术网:两百年前,先后有四百能工巧匠进京,修缮故宫、为皇极殿雕制龙椅,浩瀚的工程持续近六十年,成为东阳木历史上辉煌的一页。修复故宫《乾隆宝座》是您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,曾荣获首届艾琳·国际工艺精品奖金奖,被故宫博物院专家誉为“达成了精美绝伦、耐人品鉴与赏读的效果,是东阳木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精品”,在修复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呢?
黄小明:200多年前康乾盛世时期,大清帝国顶尖木雕艺人汇聚京城,制作了这套华贵而庄重的宝座。上世纪60年代,宝座被送至沈阳故宫博物馆,并自此留在了沈阳。2005年,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大修,派出工作人员来东阳寻访会竹编和木雕等传统的民间工匠。故宫博物院科技部原副主任,故宫研究员曹静楼来到我工作室考察,提出故宫准备复制乾隆皇帝的宝座。
经过几轮筛选,我于2005年5月拿到中标通知书,我没有急于着手制作,而是带着团队赶往沈阳故宫,对宝座进行全方位的“解析”,了解200多年前的制作工艺。多次实地考察之后,我意识到,乾隆宝座的复制需要突破三大技术难题:木工框架结构、蟠龙雕刻、金箔罩漆。如果做到形、艺、材、韵与原件保持一致,的的确确需要下非常大的功夫:前后召集70多名名家大师,历时两年,花费5000多个工时。
图为黄小明复制的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局部
宝座上的蟠龙是木雕中最关键的工艺,也是最难的技术活。宝座上一共雕刻着近千条龙,其中最难处理的是龙椅的靠背和扶手上有13条蟠龙,这些龙腾空盘旋,支撑点很少,镂空难度高。据专家说,每条蟠龙如果伸展开来的话,长度有2米多!经过一番苦思冥想,我想出了解决方法:先制作出蟠龙的泥稿,再按照泥稿雕刻。
在整个过程中,我牢牢把握核心原则:复制和仿制不一样,复制要求完全准确,因此每一个细节都要吻合。而仿制只求达到仿真效果。这又让我面临新的难题,即现在的东阳雕刻技法和200多年前的完全不同,200多年前的龙在雕刻风格上更显粗犷。因此在制作初期往往因为风格有所出入而放弃,重新雕刻。那段时间,我的公司仓库里码放着大量的废弃品。
要做出200多年前的油漆效果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皇极殿乾隆宝座所罩髹朱漆是经过精炼的透明漆,使用前均需经过滤和炼制。为了达到最完美的色泽,我们经过无数次的试验,按照传统的生漆做法,做出二十多种深浅色泽不一的颜色以作备选。最后的贴金环节,选用了含金量达99.8%的库金,整套宝座所用金箔达10万多张!
雅昌艺术网:与传承一样,创新贯穿了您整个木雕艺术创作的历程,您独创竹简式木雕、速写木雕等,能聊一聊这些独创吗?
图为竹简式作品《雷峰塔诗词壁挂》
黄小明:最初的创新成果,若论外观创新,竹简木雕是首例,它得益于2001年的杭州雷锋塔内部装修工程。我领到的任务是用东阳木雕表现历史名人吟咏的“雷锋夕照”的诗词作品,难点在于东阳木雕擅长于表现画面,文字一般是点缀,另一点是作品体量大,长5.5米,高1.5米,因此作品容易开裂,当时还没有解决开裂的办法。回到东阳后,多日苦思冥想,无果,一日在整理房间,找出一卷竹简《心经》,茅塞顿开:竹简是中国古老的文字载体,是不是可以把木雕设计成竹简形式?这样一来还可以解决大型木雕容易开裂的问题。
如果论技法,“开山之作”应该是速写木雕。东阳木雕的设计图稿以白描为基础,以线条匀勒块面。速写是把素描和线描结合产生独特的以线为主、线面结合的造型方法,基本原理和东阳木雕一致,不过线条更简练生动,然而画不好就会线条空洞,缺乏表现力。所以,我在勾线速写的优势上,加上适当的阴影区分明暗,以线条的粗细区分虚实。
雅昌艺术网:您还与热贡唐卡国家级传承人娘本跨界合作的创作了《四大金刚》,作品被国博收藏,为什么选择唐卡?
黄小明:这几年,跨界融合蔚然成风。说实话,跨界融合是创新的重要途径,但我并不局限于技艺和材料的融反而更倾向于理念的融合。所以早在数年前,我就尝试与其他领域人士合作,比如与中国美院的宋浩霖教授联合创作木雕长壁挂《九龙图》。我和宋老师的合作促成了东阳木雕与当代名画的融合,在有效保护了名画著作权和木雕设计权的同时,让东阳木雕的“戏路”更加宽泛。
对于版权方面的合作,我一直持谨慎的态度,时隔12年后,我才再度与人合作,这次的合作对象是青海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娘本。娘本大师是我的好朋友,我们是同一届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,他是热贡唐卡艺术的国家级传承人。
唐卡发源于十五世纪,我们东阳木雕始于唐、发于宋、盛于明清。东阳木雕同样也是要线描:先作画稿、再用线描,我们和唐卡用线描的绘画基础理论是一样的。但不同之处在于:唐卡是用色彩去表现;而东阳木雕是白木雕,单是用木材的本质以雕塑的形式去体现它。所以唐卡和东阳木雕两者既有不同、又有相同之处。
作者:黄小明、娘本《四大金刚》材质:楠木、花梨 规格:188X112X15cm创作年代:2017年
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
目前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
结合娘本大师的建议,我挑选了4幅金刚造像的唐卡进行转化。这里面看似很简单的一幅唐卡变成木雕,但在变成木雕的过程当中,在与唐卡文化结合的过程当中,难点在于我们应该怎样读懂藏传文化,如何读懂我们唐卡的表现形式,要通过我们木雕三维的形式把它们展现出来,且又不失去唐卡的一种韵味,又要体现出我们东阳木雕的精髓文化在里面。
除此之外,黄小明还为木雕艺术打造出一片“世外桃源”,那就是他自己居住的“个木园”这个13间1000多平米的四合院与其说是一个院子,不如说是一个木雕艺术的博览园,里面的木雕工艺,经典主题,巧妙的结构应有尽有。从图纸设计到搭建他都亲力亲为,还特意从民间请来十几名老工匠,完全按照古法建造了这个园子。
雅昌艺术网:您的创作灵感来自哪?
黄小明:行走。“丢下的是时间,拾起的是灵感。”雨果在《莱茵河游记》中的这句话,深得旅行与创作的真谛。
旅行就是不断地离开生活的原生地点,又不断地回归,阐释“分离的意义在于更好的相聚”。有了一定经济条件后,我几乎每年都要安排时间出去旅游采风。旅行对我而言,不仅是诗和远方,更是创新的前奏,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。
黄小明《祥》材质:樟木、花梨 规格:176X138X12cm 创作年代:2010年
目前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
我有一个《跟着木雕去旅行》的主题专栏,我每到一个地方,都会回来习惯性的创作一件作品。不管你到西藏、内蒙、新疆,哪怕近距离到扬州,你看到我回来后的创作,都能看得出来我把旅行的记忆留在了作品创作当中。
雅昌艺术网:谢谢老师。
注:文章图片由黄小明工作室提供
明心慧木——黄小明木雕艺术展
展览时间:2019-06-20 14:00 至 2019-07-14
主办单位: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
展览场地:中国美术馆 3、5、11号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