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东阳日报2016-04-06]城市雕塑:总有一座“市标”让你铭记

发布日期:2016-04-06 16:27:35        信息来源:东阳日报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0765
摘要:艺术之始,雕塑为先。拥有“世界木雕之都”尊荣的东阳,在雕塑界的影响自然不容小视。但城市雕塑进入我市,不过短短20来年时光。

艺术之始,雕塑为先。

梁思成在《中国雕塑史》中的此语,奠定了雕塑在艺术体系中的王者地位。

拥有“世界木雕之都”尊荣的东阳,在雕塑界的影响自然不容小视。但城市雕塑进入我市,不过短短20来年时光。

近日,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向全市工艺美术大师们广发英雄帖: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,我市将在高速公路东阳出口建造城市雕塑,请各位工艺美术大师提出构思设想,参与设计。

“为城市雕塑而向一个行业发出征集令,在我的记忆里应该是第一次。”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楼秀民说,这也是2010年以来,我市首次建造“市标”性城市雕塑。

“此次雕塑的设计主题,一如既往地要求反映东阳工艺美术之乡、教育之乡、建筑之乡的特色文化。”楼秀民说,我市诞生过多座以“三乡”文化为主题的城市雕塑,作为一个时期的“市标”,构成了市民的城市记忆。

那么,问题来了——有哪几座“三乡”主题的城市雕塑,鲜活在我们的记忆和生活里?

黉门广场《崛起》

第一代城雕:外援设计,今已无存

我市第一座以“三乡”为主题的城雕在哪里?

经查阅相关资料,在1993年《东阳年鉴》上发现记载:“1993年,在西牌楼侧建‘三乡’群雕。”这是目前所能查到的年份最早的“三乡”主题城雕资料,但仅此一语而已。

这座城雕由谁设计?经多方询问,其设计参与者指向了洪铁城。

75岁的洪铁城现居金华,系国家级规划专家,从事建筑设计、城市规划40多年,我市的老市府大楼、百货大楼,金华的黄宾虹公园、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,等等,都是他的作品。他还主持了武义郭洞、俞源的保护开发工作,承担了江西婺源县城的详细规划制作。

“西牌楼的‘三乡’城雕我不是直接设计者,但是我建议引进外援,参与并指导设计方案。”洪铁城回忆,这座城雕的设计工作启动于1992年,当时他是市建管局的总工程师。那一年,东城开始“西进”,东义交界处、吴宁西路与环城北路交界处三角地块的形象塑造提上日程。

“在这次城市形象塑造中,我提出了一个理念:东义交界处是东阳的西大门,西牌楼一带就是东阳的第二道大门,黉门前则是东阳的城市客厅。”洪铁城认为,西牌楼是城市视觉重要节点,必须有鲜明的标识,反映城市的历史风貌与地域文化,“也就是说,外地人来到这里,看到这组雕塑,就大致明了东阳这座城市的典型文化与精神气质。”

鉴于东阳缺乏本土雕塑设计师,洪铁城利用自己在业界的人脉关系,向市领导推荐了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团队,并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:分别用建筑工人、木雕匠人、读书人的形象,彰显“三乡”特征,人物造型突显动感;雕塑体量力求雄伟,不宜过小。

但初稿出来,洪铁城颇为失望,“方案把三人分头,尺度偏小,评审时我提出了批评意见。”

1993年4月,洪铁城调到市文化局工作。“三乡”城雕设计方案几经修改,基本上保留了洪铁城的思路,“最后出来的城雕较完整地体现了群雕特色,形象写实,但体量仍旧偏小。”

随着城市建设推进,西牌楼侧的这方三角地带,面貌几度更改,“三乡”城雕早已荡然无存。

1995年10月,黉门广场建成,广场中央那座名为《崛起》的雕塑,被市民视为代表“三乡”特色的“市标”,登上了许多人的照片以及各种本土图书。

这座用当时最流行的不锈钢制作的城雕,用3个造型一致、大小不一的“飞鸟”造型,象征“三乡”。3只“飞鸟”以高度抽象的曲面菱形为主体,引颈向上,直冲苍穹,寓意东阳经济社会的崛起。

由于这座城雕造型过于抽象,许多人更愿意用“三角叉”来称呼它。

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,1995年黉门广场与周边配套的整体设计方案,都由杭州一家设计公司承制,这座雕塑的设计者是温岭籍设计师陈霞芬。

当年,洪铁城也参与了这座雕塑设计方案的评审。

2014年,黉门广场改造拉开序幕,这座雕塑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。取而代之的,是以孔子和学宫为主题,调动了雕塑、建筑、园林、音乐、绘画、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段,组成层层展开的序列空间。这也是城市雕塑中一个新颖的门类——艺术综合体。这种以雕塑为主体的大型艺术综合体,主要起到纪念性的教化效应。黉门广场因此从“三乡”文化的象征,变成了“教育之乡”的代言。


人民路《走向世界》

第二代城雕:本土设计,自主原创

时代的兴替,往往伴随着公共艺术的更迭。

上世纪90年代两座“三乡”主题城雕,对写实与抽象各执一端。就在它们成为一种习惯性存在时,又一座“三乡”主题城雕伴着城市空间的延伸而开始孕育。

2000年,江北开发如火如荼,在江北与江南新老城区交界处建造一座标志性城雕,成了我市一项重要城建工作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,就是这座城雕的设计者。

“其实在当年,我连参与设计的资格都没有。”今年51岁的黄小明笑着说,当年的设计团队人才济济,既有同济大学、中国美院等专业院校的专家学者,又有我市的几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。“那时候我连工艺美术大师都不是,自然不在邀请之列。”直到2005年才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黄小明,虽然才华横溢,但在当时仅能给其他大师“打下手”。

“这意味着我的思路永远不可能被采纳占主导,而各种构思每天在我脑子里翻腾。”就在黄小明感到苦闷压抑时,市领导到他的企业视察。“领导表扬我的作品设计新颖,我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,提出能否参与城雕设计。”黄小明回忆,虽然领导略感突兀,但很快就答应了。兴奋的黄小明连夜画出草图,“3个背靠背的人,采用几何抽象造型,但非常直观;三乡特色体现在他们的衣物上。”当他兴冲冲地拿着模型去见市领导时,领导们肯定了年轻人的大胆创意,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。“于是第二稿,我开始全面审视城雕安放地点的空间特点。”一番审视,黄小明发现,人民路在东阳江大桥南端陡然变宽,“这里犹如玄关,必须用屏风遮挡一下,同时起到接引作用。”但这座“屏风”不能太实,而应虚实相间。于是,黄小明设计用一座矩形碑“抠”出人形,再将“抠”出的人形安放在碑的三面,形成走向各地的视觉。“方案送领导审查,他们都觉得有韵味,既不拘泥于写实,又不过分于抽象。其中一位领导提出,能不能把碑前的人去掉,就保留抠出人形的碑体。”几乎是电光火石一瞬间,黄小明提笔当着领导的面画出草图:用3座抠出人形的碑体,连成三棱柱,碑体上端浮雕蓝天白云太阳代表东阳,下端雕刻江水代表南江与北江;空白部分,雕刻书籍纸笔指代教育之乡;雕刻砖块代表建筑之乡;3个不同字体的“艺”与一条龙,则象征工艺美术中华龙。

2001年5月,黄小明的设计方案与其他7个方案一起刊登在《东阳日报》上,接受全体市民票选。最后,黄小明的方案获得最高票数,经专家评审后,最终胜出。

这座名为《走向世界》的“三乡”城雕,其制作工作也由黄小明的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承担。他用钢筋混凝土为里,干挂石块为表,塑造出原生态的粗犷气质;基座上的绿植与灯光,又赋予了这座城雕细腻的情怀。视觉的通透兼顾了城市景观营造与道路交通引导,各种中国元素的传神表达与中国文化内涵的巧妙嵌入,准确且直观地表达了东阳的“三乡”特征,得到了无数人的点赞。这座城雕,还上了2002年第2期《雕塑》杂志。这也是目前我市唯一上过这本雕塑界最权威期刊封面的城雕作品。“遗憾的是,我设计高度为28米,最后却被削减为21.8米。”当周边高楼耸立后,这座城雕的高大气势受到影响,让黄小明不无惋惜。

“2014年,世界工艺文化节在我市举行,许多国际友人看到这座城雕,都难以置信它出自东阳本土设计师之手。”黄小明自豪地说,当贵宾们了解到他是这座城雕的设计者时,纷纷竖起大拇指赞“OK”,认为这座城雕用公共艺术的方式,传递了手工的温度,传递了艺术无国界的理念,更传递了人类的终极追求——爱!



(转自2016年4月6日东阳日报 http://dyrb.zjol.com.cn/html/2016-04/06/content_787850.htm)

本文的关键字标签: 城市雕塑   崛起   走向世界   黄小明   
  • 返回
相关文章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  黄小明木雕
联系电话

0579-86766666

0579-86126666

  •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

    新东阳木雕

  •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

    黄小明木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