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厦门航空杂志《品》总第五十九期] 雕梁画栋,不负旧时光

发布日期:2016-12-01 11:28:57        信息来源:厦门航空杂志《品》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9802
摘要:五十知天命,用一座园子嵌在人生的这个节点,既是对过去的总结,也是对未来的开启。这个园子原是片竹林,现在建了一座木结构的房子,前边是个戏台,左右两边还是竹子。从外面看去,白墙黛瓦,像徽派的建筑,唯一区别就是马头墙的马头有一弯高高翘起的飞檐。园子名曰“个木”,“个”者乃“竹”字去了一半,“木”当然就是新添进去的木头房子。

快五十岁的时候,黄小明给自己造了一座园。

五十知天命,用一座园子嵌在人生的这个节点,既是对过去的总结,也是对未来的开启。这个园子原是片竹林,现在建了一座木结构的房子,前边是个戏台,左右两边还是竹子。从外面看去,白墙黛瓦,像徽派的建筑,唯一区别就是马头墙的马头有一弯高高翘起的飞檐。园子名曰“个木”,“个”者乃“竹”字去了一半,“木”当然就是新添进去的木头房子。

东阳人建房子有着悠久的传统,以前的房子都是木结构的,盖房子称大木作,在诸如门、窗、枋、梁、牛腿、斗拱等房子构件上的雕花称之为小木作。黄小明就干了一辈子小木作。他找来工人按照最传统的营造方法,搭起两层十三间、三面合围的院房,木料以榫卯结构衔接,不用一颗钉子。其他雕梁画栋,刻花绘鸟,完全出自自己的手笔。毕竟他自己干的就是这一行。

黄小明十六岁那年,做竹编的父亲对他说,你去学雕花吧,出路好些。懵懵懂懂的他没什么心思,东阳的手艺人,不是做竹编就是木雕,既然父亲这样说了,就遵照他的想法,拜了木雕大师冯文土先生为师,学艺三年,出师,又到浙江工艺美术学校进修了三年,凡六年,练就了一身养家糊口、立足于世的本事。如今年过半百,他自己也成了木雕大师,遂有了自己造园的想法。有人说他造园是形象工程,是“活广告”,他不以为然,一家人都搬进去住。他就是觉得,在自己设计、营造的房子里住着,舒服。

尽管如今东阳木雕应用广泛,各种红木家具、室内摆件精雕细镂,题材纷繁,但谁也否认不了,东阳木雕最为精彩绝伦的舞台是在留存下来的明清老宅。古老建筑构件上的花鸟人物、飞禽走兽,直到今天仍然是木雕艺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。在东阳市东郊,有一座名为“卢宅”的建筑群,是明清时卢氏家族经六代人苦心经营的成果。卢氏为当地望族,书香世家,自明永乐十九年起,科第不绝。我们走进卢宅时,天色向晚,游客稀少,恰恰方便我们安安静静地欣赏那些生动的雕刻。卢宅凡九进,大小厅堂及两边厢房不可胜数,然而如果只是欣赏木雕的话,只要盯着檐下、梁上以及门窗三处即可。尤其是房檐下的牛腿最是精彩。所谓牛腿,指的是支撑房檐的粗大构建,整体轮廓形似牛腿。东阳人在牛腿上粗下窄的框架内发挥无穷的想象,或骑着狮子大象的金刚,或小腿收束上身雄健的鹿,或财神,或八仙,或游鱼,或牡丹,飞禽走兽,翎毛花卉,山水人物,不一而足。最吸引我的是那骑着狮子或者大象的金刚,完全不是印象中寺庙里怒目圆瞪的样子,而是弯着眼睛,翘着嘴角,憨憨地笑着,就像年画里的娃娃。坐骑狮子和大象也毫不凶猛,圆润得很可爱,它们原是镇宅驱邪的神兽,但却被塑造成飞入百姓家的灵宠,想想便觉得有趣。

梁上是木雕的另一“重镇”,正所谓雕梁画栋。梁因为是一座屋子承重的关键,因而最为粗大厚实,也就给雕刻留足了空间。与北方的直梁不同,东阳人喜欢将梁稍加弯曲,形如弦月,因此有月梁之称。若上下都作弯曲,又称之为冬瓜梁。早前南方厨师喜欢在冬瓜皮上作雕刻,不知是否受到梁上雕刻的影响。为了不减弱梁的承重力,梁上一般作浅浮雕。不过也有例外,卢宅有一对九狮戏球三架梁,一方面体型极为巨大,足以承重,另一方面又精雕细镂,综合运用了深浮雕、镂雕、圆雕等技法,将狮子的毛发、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。

想到书香门第的卢氏家族在平整的青砖上坐卧起居,行礼如仪,而上面的房檐屋角却兀自飞舞着另一番生龙活虎、游龙戏凤的世界,便觉得神奇。与檐下和梁上雕刻不同的是,门窗就没那么多神神怪怪,更多的是戏文人物,吉祥花卉,还有抽象的几何图案。因为人们欣赏它们采用的是平视视角,所以画面大多舒心怡人,不太追求视觉上的冲击,不过并不表示它们就不精细。通常是灵芝、卷草、蔬果、花卉,点缀在枝枝蔓蔓、曲曲折折的窗格里,百般妖娆,百般玲珑。

黄小明建“个木园”自然参考了明清老宅的营造方法,房屋构件上的雕刻也从中吸收了不少养分。他在梁上既刻传统的山水花鸟,人物故事,也刻近年画的一些速写。他在门上刻马羊虎犬,象征忠孝节义。这样他可以告诉他年幼的小儿子说,马驰骋疆场,故而忠;羊跪地受乳,故而孝;虎宁死不屈,故而节;犬不易其主,故而义。他造园的目的之一,就是想让他的儿子长于斯学于斯,并且希望自己的“个木园”也能像卢宅那样一代代传承下去。

关于卢宅,有一个说法:“北有故宫,南有卢宅。”极言其气势之恢弘,雕饰之精巧,堪比故宫。这里有一个原因是,东阳有许多工匠都在故宫“造办处”当过差,清乾隆年间,最多时有400多名东阳木雕艺人在皇宫里从事雕饰工作。与远在北京的紫禁城相比,卢宅近水楼台先得月,东阳木雕艺人的技艺本就是皇家标准,施之于卢宅,自然也不损分毫。历史在这里有一个巧妙的连结,黄小明的成名也与故宫有关。十几年前故宫打算恢复皇极殿的乾隆宝座,全国共有七八家单位投标,故宫还是选了东阳工,工程项目花落黄小明。耗时两年,黄小明恢复龙椅成功,为他自己打造了一张名片。最近他接手的一个项目是给G20杭州峰会做会场的木雕装饰与陈设布置,创作的《忆江南》《百鸟朝凤》等作品精妙绝伦、典雅高贵,让世人也见识了东阳木雕艺人所能抵达的精微。

在黄小明的作品展示厅参观,可以看到各种题材的作品,但无一不在体现工笔画似的细腻。中国传统绘画中,有时几抹写意之笔,就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,但木雕则不同,木头特殊的色泽与质地决定了它最宜在精细刻画中大放异彩。黄小明的陈设作品,风格多变,从传统的山水花鸟,到现代的民族人物,甚至西方的城堡均有涉及。在东阳的国家级大师中,黄小明是最年轻的一个,别看他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个木园,他在木雕圈里可是以“新锐”着称。他最新的作品游鱼系列,已经完全摆脱中国传统笔法与造型,线条极类西方的版画。他每年至少都要安排出国旅行一次,既是散心,同时也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。在我们采访他的时候,他已经在做前往南极的准备,他相信南极之旅一定能给他全新的灵感,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木雕佳构。徜徉于黄小明的作品之间,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在木雕题材与风格上的拓展,一道道刻痕清晰地记录着他思考的轨迹。

黄小明说,包容是东阳木雕自带的属性。在四大木雕中,它不像乐清黄杨木雕、福建龙眼木雕一样限定了材质,又不像潮州金漆木雕一样限定了工艺,它海纳百川,可以吸收所有木雕的长处为己所用。它虽然在明清建筑雕刻上抵达顶峰,但其功用并不只在建筑上。以前民间男婚女嫁,有“十里红妆”之说,桌椅几案、橱柜箱台、千工床、百花轿,无所不有,无一不精雕细镂。正是因为此,黄小明在艺术的开拓与创新上毫无压力,东阳木雕一路走来,奉行的都是这种实用主义哲学。这或许也是东阳木雕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木雕之首的原因。

如果一定要说东阳木雕的特点的话,那大概就是,无论雕什么,用作什么用途,东阳木雕都有着清新素净、古朴雅致的美感,因而又有“白木雕”之称。这种美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材料的挑选。以前东阳人就地取材,多用樟木,樟木纹理细腻、质地坚韧,但有人却受不了它那刺鼻的气味。后来交通便捷了,多用产自东北的椴木,这种木料除了细腻白净外,还有一股淡淡的乳香味。在黄小明的雕刻车间里,随工人的刻刀挥舞,木屑纷纷扬起,空气中洋溢着椴木的芬芳,光是闻一闻木头的味道,就已经让人感到满足。

采访的最后一天,我们去了中国木雕博物馆。这个国字头的博物馆位于东阳,足见东阳在木雕界中的位置。博物馆藏有一尊五代时期的木雕罗汉像,发掘于东阳市南寺塔,用枫木雕成,人物表情与衣褶刻画细腻,栩栩如生。它是博物馆中最大的明星,因为它是东阳迄今发现的最早木雕实物,是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,它也是最小的明星,因为它仅有18.8厘米高,与博物馆内那些巨大的椽梁比起来,它小巫见大巫。不过,一想到日后如此恢弘壮阔的木雕世界,其迄今发现的最早源头只是一尊小小的罗汉像,便深感文明演进之神奇。至少证明了,在东阳这片土地上,漫长的时光并未被人们所轻易辜负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转自厦门航空杂志《品》总第五十九期

本文的关键字标签: 个木园   厦门航空   杂志      黄小明   
  • 返回
相关文章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  黄小明木雕
联系电话

0579-86766666

0579-86126666

  •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

    新东阳木雕

  •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

    黄小明木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