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浙江广电集团主办、浙江省档案局(馆)协办,钱江都市频道联合城市之声承办的“一封家书?四十周年四十封信”活动正在进行中。今天这封家书,来自东阳一位木雕大师,他的这封信比较特别,因为是用毛笔写的,这个年代,这样的信确实不多见了。但是写信的主人公说,这是他们家族精神的一种传承。
“新年好,多年没有提笔给你写信了,但一直想给你写封长信,今天给你写信是想和你交流一些想法,相信你能认真看完并且在交流时能闻到墨的芳香。”这是2015年,黄小明写给在杭州的女儿的一封家书。
黄小明,东阳人,中国木雕艺术大师,作品获得过30多件国家级和省级金奖,被誉为业界的金手指。知名手工艺人,日常十分繁忙,但是事事认真的他,即使是和家人交流,他也要拿起毛笔,娓娓道来。他说,祖辈有家训,用毛笔写信,是体现出对于收信方的一种尊重。他希望把这种精神传达给下一代。
对待日常家书如此,对工艺作品更加严谨。黄小明说,这份工匠精神是流在自己血液中的。1965年,他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,家里六个兄弟姐妹都是手艺人,父亲从事竹编制品,老人家从学徒做起,到了90岁仍然一丝不苟的制作工艺品。
“他说你学手艺一要脚勤,腿要勤,要肯跑不要偷懒;二要手勤;三要嘴勤;我和他说,你能不能做一件东西留给我,他说可以。编一个三十六角的福字,两天后我看快要完成了,他说我要重新起头重来,晚上回去,我看到他把原来那副扔掉,重新起头又再做了,他一定要重新来这种认真执着的态度,那天我很感动。”
黄家手艺人的这份精神,传递给了黄小明,2005年,北京故宫博物馆要复制乾隆皇帝的龙椅,要求必须按照清代工艺复制,难度很大,黄小明反复研究,最终从全国几十家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。
“什么叫褪光漆,刷上去半个月到一个月,这个漆会慢慢褪掉,褪色成你现在看到的龙椅的颜色,两个月后逐渐稳定。这个技术难度很难,控制湿度温度来掌握半个月后褪出的颜色是什么样的,这个难度很大,我也去用量杯、天平秤多少漆,多少干燥剂调,我做了20个样本,做了记录,这是1:1,这是2:1刷出来后看看。”
此后,黄小明的作品,越来越受到业界认可,他先后为多个国际性展会创作工艺品,让东阳木雕走向了国际舞台。他说,父辈的工匠精神被传承了下来,但有所不同的是,随着时代变迁,认真的手艺人,有了更大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