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东阳日报2013-03-25]个木园 一次人居文化的试验

发布日期:2013-03-25 14:49:41        信息来源:东阳日报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0677
摘要:江北华店工业园区,可谓东阳木雕的“汝拉山谷”,因为这里集纳了东阳木雕两大“巨擘”——陆光正和黄小明的木雕手工场。阳春三月,走进黄小明的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,厂区南端,斧凿叮当。循声而去,一座名为“个木园”的精致四合院已是雏形显露。

江北华店工业园区,可谓东阳木雕的“汝拉山谷”,因为这里集纳了东阳木雕两大“巨擘”——陆光正和黄小明的木雕手工场。阳春三月,走进黄小明的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,厂区南端,斧凿叮当。循声而去,一座名为“个木园”的精致四合院已是雏形显露。

算起来,以这幢四合院为主体的“后传统建筑群”,黄小明已断断续续经营了三年。“我在进行一场试验,探索传统形制民居在城市化进程中是否能拥有一席之地,同时看看东阳木雕建筑装修模式有无创新可能。”这位中国木雕界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总是创意迭出。


“我是把它当成一件作品来创作的”——建一座文化综合体,留一份人文印记

不效法他人购买古民居易地移建,而非要新建四合院。黄小明说他这是以古居为样本,建造“传统为表时尚为里”的新民居,验证自己的创意。

“收购而来、易地重建的传统民居,其价值更多在于保护,并不契合现代人的居住理念。”黄小明说,城市化和农村“居住革命”,让众多古民居在故土失去了安身处所。“它们无法与现代设施对接,自然被追求现代生活享受的主人弃如敝履。”让传统营造与现代居住理念融合,成了黄小明进行试验的第一理由。

“为了考察传统建筑的木雕装修技艺,我走遍了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等过去‘东阳帮’劳作的范围,发现有价值的古民居越来越少。”到最后,一心想购买古民居,打造“民居私家博物馆”的黄小明放弃了这念头,转为自建,“尝试延续巍山鼎丰堂、怀鲁史家花厅等这些东阳优秀传统民居的遗风。”

对于黄小明的这一想法,朋友们认为他是在“烧钱”。“你何不用这些钱买辆豪车呢?”对此黄小明说,对一位木雕大师而言,能证明其实力的是作品,而非奢侈品。“前贤在东阳创作了那么多融木雕与建筑文化为一体的优秀民居,它们是后人传承的最佳样本。我把这幢四合院当成作品进行创作,除了将融入前人创造的经典元素,还将融入自己对传统营造与木雕文化的理解,把它打造成一个小型的文化综合体,打造成一个人文印记,这是不是比买豪车更有意义?”


守住故乡

今年全国两会上,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“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”。寥寥一语,触动了人们的乡村情怀。全国政协委员、著名演员宋丹丹发言说,她在北京四合院长大,而现在,老北京的四合院正在渐渐消失。

老北京的四合院在消失,黄小明的四合院在生长。此消彼长间,掩不住对乡村风貌消逝的担忧。以我自己为例,每次回到20余公里外的故乡,却总像有种到了“陌乡”的感觉。因为,随着乡村传统村落布局的破坏、传统建筑的消失,维系我与故乡的线索,在一点点消失。

乡村的发展是不是必须付出这些代价?新农村建设是不是一定要抹去这些旧的印记?美丽乡村是不是要用别墅排屋代替小桥流水?我想,把农村变成千村一面的“微型城市”,并不是农民的梦想,更不是他们的选择。诚如黄小明所言:这个世上,有钱人很多,有地人也很多,既有钱又有地的人也不少,但是,能用自己的钱让自己的地上实现文化价值的人,不多。在建造四合院之前,他曾去了英国,发现英国的中产阶级住着中国人向往的别墅,但真正的贵族和有钱人,大部分仍住在乡村化和田园化的建筑中。“事实上,很多西方国家都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与人文缺失,实施了国家乡村化或城镇田园化战略。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,正是这种战略的中国特色表达。所以,我们非常有必要恢复传统风貌。”黄小明认为,只有构筑充满传统人文意蕴与风貌,拥有现代居住条件与气质的乡村,才能让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。

守住乡村,无疑已成为当下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命题。如果乡村的外形完全被城市所替代,如果乡村所代表的适宜居住的生存状态被抹杀,我们将永无消解时代的乡愁。基于此,我非常希望黄小明以四合院为代表的“后传统民居”试验,能够给更多人以触动,并通过政府的顶层设计,成为乡村居住的新模式。从哲学理论上讲,这是一种回归,是一种否定之后的再否定。但伴随着这种否定,是我们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崭新认识,是对故乡的重新建构。


“古为今用拓宽营造与木雕融合途径”——四大试验匠心独运,承继传统取舍有度

对于这幢四合院,黄小明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试验来证明自己的设想。

一是格局。为了在七八亩的空间内,建造完整的三进民居,而且围墙、照壁、台门等一个都不能少,黄小明效法卢宅明清建筑群的构造,将台门开在了西北角,以此为起点垒砌围墙,包揽整片建筑。因此,整幢建筑虽坐北朝南,大门却朝北。迈过台门,绕过照壁,经过甬道,拐过90度弯,是一座古戏台。沿戏台往北,依次是花厅、十三间。由于“十三间”是五开间,大于三开间的花厅,无法形成合围之势。为了弥补这一缺漏,黄小明在花厅两侧各增建了一次间,构成了“明三暗五”形制的“倒座房”,与“十三间”无缝对接。这样一来,整幢建筑衔接自然,布局严谨,符合传统营造“藏风纳气”“前照后靠”的原理,又方便出入,保证安全。

二是构架。黄小明把“十三间”当成了实施木构架试验的主体,采用了“九架二层展前廊”构架。一般这样的构架必须加腰檐,起到承重与装饰作用。但是,黄小明去掉了腰檐。这是因为,“传统东阳民居受取材限制,层高较低,每层高度一般不超过3米;为了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便于安装现代设施,我把层高抬到了3.6米。如果按照传统尺度建造,腰檐位置不上不下,既不美观又遮挡光线。”这一变通使整幢建筑显得高挑敞亮。在原腰檐位置,设置了“美人靠”,并把前挑檐加长。这样一来,檐面曲线更加优美且增加了遮雨面积,而“美人靠”又装饰了前廊。

三是木雕。传统东阳民居雕刻多用戏曲人物、历史故事等图案,黄小明在延续了这些经典图案的基础上,引入了名画雕刻。因为在他看来,山水是文人情怀的体现,一座充满人文情趣的建筑,既要有文人韵致,又要有美人姿态,如此怎能少了山水画装饰?而且东阳籍古建专家、北京机场“国门”设计者王仲奋先生认为:“雕刻名家书画是木雕工艺中的高难技术,非高手不敢应之。木雕画出现最多的是梅兰竹菊。”把山水名画雕上建筑,是一大挑战。于是,他在中堂梁、枋上雕刻了赵黻的《江山万里图》,东、西厢房则分别雕刻唐寅的《溪山渔隐图》和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。为保证建筑构件的牢固,黄小明采用了浅浮雕与薄浮雕等技法,既保证观赏效果,又使图案精致传神。对于传统只浅雕龙须图案的冬瓜梁,则增加了变异的凤凰牡丹图案,生动有趣。

四是园艺。仅有华屋而无园艺,在黄小明看来是不完美的设计。在四合院里,他受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为苏州博物馆设计的“园林山水画”启发,以围墙为纸,以墙后的树木与竹林为背景,用树木、花草、假山等园艺小品,营造出山水画景观。


“希望打造东阳木雕建筑样板房”——推动“后传统民居”试验,建设人文新农村

“颠覆了传统仿古建筑”,观者对四合院的评价几乎如出一辙,“整座建筑旧物新用,新旧融合,恪守传统,创意出彩。”

说到旧物新用,某天黄小明在正在旧村改造的上卢管理处华店村转悠,看到了一个破败的戏台,心生欢喜。当了解到它并非文保对象时,遂提出购买。去年11月,戏台终于搬到了四合院。另一处“旧物”花厅,是黄小明几年前从湖溪淘来的,虽然施雕不多,但用料壮硕,简洁大气。

“用料壮硕,简洁大气”,也是黄小明对四合院建筑的基本要求,“东阳传统营造兼顾牢固与美观,这是后人必须遵循的原则。”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,他用了一年多时间。黄小明要求两层楼用整根木材作立柱,且用粗壮直溜的榆木,这样一来,至少得找高达十余米的榆树。木材供应商带着他走访了多座山林,却因树身太高而无法取材下山。最后还是一位木材商提供了进口梢木,解决了这一问题。至于梁、枋、檩等,则采用了楠木、柳桉和进口红波罗木。

“初步设想,这里将是类似瑞士‘百达翡丽沙龙’一样的高端人文会所,将不定期举办小型文化活动。但我更想把它打造成东阳木雕建筑的样板房,传播古为今用的人居美学。”黄小明说,不少传统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已变得“不中不洋”,传统人文韵味荡然无存。潜意识里,大家都觉得只有排屋、别墅等现代建筑才能带来现代化的享受,其实,经过革新的传统形制民居,一样能满足现代享受,而且更符合传统村落的形貌与气质。他已设想,在四合院的北面,搭建一座不用砖石、裸露木构架的传统民居,外罩玻璃,就像1:1的建筑模型,“让它与四合院互相呼应,代言东阳建筑文化与木雕文化,吸引更多人加入‘后传统民居’试验,保护东阳的传统文化。”黄小明说,如果这一设想能得到实现,那么,东阳的新农村将会充满人文韵味。


[东阳日报13-03-25]个木园 一次人居文化的试验


转自东阳日报2013年3月25日 http://dyrb.zjol.com.cn/html/2013-03/25/content_649301.htm

本文的关键字标签: 个木园   人居   文化   试验   东阳日报   黄小明   
  • 返回
相关文章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  黄小明木雕
联系电话

0579-86766666

0579-86126666

  •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

    新东阳木雕

  •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

    黄小明木雕